返回

别怕本座是好人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98章 清君侧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玉京

    天下之中,帝国中枢,笼罩在浓重的阴霾之下。

    晋王姬非以“清君侧”之名,誓师挥兵,声势浩大,沿途散发檄文:朝无正臣,内有奸恶,奉天而行,荡涤奸邪,恢复朝纲!

    檄文传入皇宫,皇帝姬高大怒,拍案而起,怒斥姬非大逆不道,调兵遣将,誓要处死这个不知死活的弟弟。

    姬非来势汹汹,挥师南下,连战连捷,势如破竹,一路收降各地郡守县令,兵锋直逼玉京。

    丰安县内,县令贾宣望着晋王的大军,心中暗自权衡。

    最终,他选择了投降,成为姬非麾下的一员。

    随后,姬非又攻陷了左扶风,擒杀了谷山郡守杨常。

    晋军乘夜趋近明云县,县令蒋横、熊卫等人望风而降。

    数日之间,晋王的大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而来,无人敢撄其锋。

    保真城内,镇北将军萧予正率军驻扎,闻讯伏龙关失守,急忙率军前来支援,当将士冲到伏龙关前,却发现晋兵前队捆绑着父兄妻子。

    顿时,军心大乱,在晋军的逼迫下,萧予的军队哗然倒戈。

    萧予见状,大惊失色,列阵迎战,却已无法挽回败局。

    晋兵乘势杀来,萧予的军队人仰马翻,全军大溃,怀平侯杨苞,这位儒将出身的将领,在这场战斗中战死,萧予逃奔回到保真城,却已无力回天,晋兵一拥而入,四处搜杀。

    最终,萧予在厕间被乱刀杀死,诸将校先后受缚,共五百余人,有人自刎,有人被杀,有人投敌。

    这一消息传出,各地震动,云平、中谷、扬安等地的守将们,畏惧姬非的威势,纷纷望风而降。

    薛王姬舜镇守阊山县,惊恐之下,弃城而逃,以避兵祸。

    玉京城内,姬高闻讯大惊,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。

    面对晋王的大军压境,大臣们或主张迁都江南以避锋芒,或请求派遣使者与姬非议和。

    姬高看着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臣们,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。

    他怒斥:“尔等身为朝廷重臣,不思为国分忧,却只会主张逃避和妥协,朕要尔等何用?”

    大臣们闻言,吓得纷纷跪倒在地,不敢言语。

    姬高祭告太庙,将姬非剔除族谱,废为庶人,并昭告天下。

    同时,他特命后将军徐狐为帅,率师征讨叛逆。

    皇甫瞻请命大将萧杰、江北侯潘勇、秣陵侯周文、东山侯萧惠等人分道并进,共同讨伐晋军。

    徐狐、萧杰等人领命出师,共计五百万大军,陆续抵达阊山城,严阵以待,准备迎战晋军。

    晋王姬非并未急于进攻,派心腹胡迁前往探听虚实。

    胡迁回到军中禀报:“徐狐年老体衰,萧杰有勇无谋,不足为虑。”

    姬非闻言大喜,立即命令大军移师楼桑。

    时值寒冬,天高月朗,晋兵渡过朝玉河,直逼阊山城。

    徐狐虽然年老,但经验丰富,坚守不出。

    萧杰却年轻气盛,急于立功,多次请战,都被徐狐拒绝。

    一日,萧杰按捺不住,擅自率军出击,中了晋军的埋伏,大败而归,晋军紧随其后,伪装成败兵进入城中,四处放火,引发城中大乱。

    徐狐出战不敌,损兵折将,身受重伤,率领残兵败将逃进山中。

    姬高闻讯徐狐战败,大惊失色,急忙召见萧彻、王骏、皇甫瞻、阎奇等人商议对策。

    皇甫瞻道:“胜败乃兵家常事,不足深虑,马陵侯袁朗久经战阵,材堪大用,不如命其领兵,以挽狂澜。”

    姬高立即拜袁朗为帅,赐锦袍玉带、蟠龙宝剑。

    袁朗率领骑兵赶赴军中,执掌前线大军。

    晋王姬非闻报袁朗领兵出征,不屑笑道:“袁朗有勇无谋,姬高以他为帅,正是自取败亡。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就有斥候前来禀报:“萧惠、周文、潘勇等人率军攻打保真城。”

    姬非闻言大惊,保真城囤积着数百万石粮草,关系着重大,不容有失,就要率军前往救援。

    诸将却纷纷劝阻:“大王出援保真,倘袁朗乘虚来袭,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姬非道:“袁朗不足畏,我出援保真,正欲诱他前来,先破萧惠等人,再破袁朗,统在此一举。”

    于是,他留下大将蒲世基居守阊山,并告诫他坚守勿战,自己则率军径直前往保真城。

    萧惠等人率军迎战,双方血战两天两夜。

    萧惠麾下校尉萧凡勇猛无比,连斩晋军数员大将。

    深夜时分,萧凡率领八百骑劫营,斩得数万级而还,姬非大惊失色,等到举起火把时,萧凡已经率兵回城。

    袁朗闻讯晋王出援保真城,果然引兵攻打阊山。

    蒲世基督城固守,连妇女也登上城墙御敌。

    袁朗亲自督战,猛攻阊山数日。

    阊山守军却坚守不出。双方日夜激战,死伤无数

第598章 清君侧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